名人植树

        “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”。种树既能美化环境,又能遗惠后人,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。我国历史上曾有许多名人植树的故事,传为美谈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山东曲阜孔庙大院门内,有一石栏围护的古桧,挺拔繁茂,旁边立一石碑,上刻“先师手植桧”。可惜原树已没,此株为雍正年间萌出的新枝长成。 西晋文学家潘岳,任河阳(今河南孟县一带)县令时,发动百姓在黄河岸土地贫瘠处种植桃李,连绵成片,锁住风沙,既改善自然环境,又增加了百姓的收入。春天,繁花似锦;秋天,果实累累。人们赞美河阳县为“花县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称得上古代文人中的植树模范,他被贬为柳州刺史后,曾大力倡导植树造林,他在柳江沿岸栽种了不少柳树,并曾写过一首自嘲诗,诗人中有“柳州柳刺史,种柳柳江边”,至今传为美谈。柳宗元对种树技术亦颇为研究,他在散文中,把植树要领概括为“植木之性,其本欲舒,其培欲平,其土欲故,其筑欲密”,可谓行家之言。

        宋代文学家苏轼,少年时就喜种松树,在《戏作种松》中说:“我昔少年日,种树满松冈,初移一寸根,琐细如插秧。”在他两任杭州知州时,都曾在湖边筑堤种芙蓉、杨柳等树。“杨柳满长堤,花吹路不迷”。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“苏堤春晓”,使西湖增添了“东风二月苏堤路,树树桃花问柳花”的美景。

        孙中山先生一生跟植树造林有不解之缘。他六岁时就参加了农业劳动,所以对“树艺牧畜”耳濡目染,十分熟悉。青年时,他坚决反对“只有斩伐而不知种树”的做法,在其游学之余,还兼涉树艺,利用假期,在家乡进行种植桑树的试验。并从檀香山携回酸豆树种籽,种于家乡故居。时人都说他“留心西学,有志农桑”。直到他创立兴中会时,还提出过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冯玉祥将军驻军北京时,曾在南苑大量植树。当年驻军徐州,除抓练兵,还抓种树,并题诗曰:“老冯驻徐州,山上绿油油。谁砍我的树,我砍谁的头!”后人对他遂有“植树将军”的美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[来源] 南京中山植物园